必威官方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始建于 1993 年,2006 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必威官方“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学位点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必威官方重点学科实验中心,拥有省级精品课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必威官方科技创新团队等一批教学科研团队,拥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E类人才、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三江英才、必威官方“百人计划”入选者等一大批教学科研骨干。近几年,学位点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 2 项,参与国家 863子项目 2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 10 项,主持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 20 多项,开展横向科技服务项目 30余项。
(一)研究方向与培养方向
1.信息安全
该方向主要从事入侵检测、隐私保护、密码学、区块链安全等信息安全领域理论研究,并基于地域特色开展应用探索。现已在免疫入侵检测动态自适、寒地冬季环境位置隐私保护、移动互联网隐私保护、群智感知隐私保护和区块链隐私保护等特定领域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获批国家、省、厅局级项目20多项。已建成入侵检测、NS3网络测试、Hyperledger等一系列测试仿真平台以及平台基础上协议检测系统。
2.数字图像处理
该方向面向医工结合领域,主要从事医用图像、遥感图像、无人机视觉等方向的应用研究。该方向结合我校综合性大学特点,利用我国最早脑瘫康复治疗研究的优势,在脑瘫患儿膝过伸柔性骨骼康复机器人、钙敏感受数据在癫痫心肌病中的分析、A1/A3腺苷受体增敏调控及促髓鞘重塑修复的图像整合分割等方面形成了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康复医疗设施、手段的特色科研成果。近年来获批近30项国家、省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40余篇。
3.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
该方向面向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领域,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工业物联网等软件与理论的研究。该方向依托地域特点,在冰雪道路流体热熔、多速率随机远程预测控制以及超临界高速旋转转子稳定控制软件和理论等方面形成我国东北最具区域特色的科研成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获批国家、省、厅局级项目40余项。完成多速率随机系统的远程预测控制、冰雪道路流体热融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等相关系统软件的理论研究与开发。
(二)师资队伍
学位点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同时,同样注意学位点导师的培养和导师队伍的建设。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已具有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导师3人,教师4人。学位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共33名教师。其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7人,目前正在积极吸收在外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其它多名青年教师以及引进优秀校外教师加入到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
(三)培养条件
学位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一方面,在授课体系中牢牢的将思政理论课程作为学位基础课,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祖国、敬业奉献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立足于我校课程思政示范校的优势,通过导师将课程思政引入到专业授课过程中来,在保障专业领域知识指导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示范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扎根边陲、服务龙江的长远目标,完善培养热爱祖国、思政引导、服务龙江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为黑龙江东部地区培养专业人才的建设目标。同时,利用我校多学科、综合性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充分挖掘地域及现有资源优势,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地方性、综合性、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优势与特色
学位点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地区的中心,是中国连接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交通枢纽。肩负着为东北亚地区培养本国计算机信息领域高级人才、熟悉地域特点的计算机人才以及培养邻国相应留学人才的重任。同时,学位点紧跟东北振兴发展的潮流,积极投入到区域信息建设的相关领域中去。学位点建设围绕“数字龙江”的战略构想,现已在免疫入侵检测动态自适应机制、冰雪道路流体热熔系统模型、多速率随机系统远程预测控制、机器学习的智能工业、医疗机器人、寒地冬季环境位置隐私保护、移动互联网隐私保护、群智感知等方面的特色研究中已获批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并超额完成部分项目的预期研究目标。当前,已有智能医疗机器人、物联网农业监管等一系列衍生成果完成落地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
在农业物联网研究方向上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学位点团队成员负责为汤原县太平川乡开发的“农技服务物联网平台”项目,项目经费近 150 万元,有力的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在道路冰雪自动化清除、隐私保护等研究方向上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 项,在该方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图像识别研究方向上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该研究为计算机学科与眼科学交叉融合,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在该方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认可。
2.招生与就业
学位点已连续招收18届硕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其中80%的研究生在毕业后留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并已成为行业内科研或技术骨干,为黑龙江省东部地方数字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献策献力。近些年随着“4567”现代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每年一志愿和调剂考生数量逐年增多,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取得更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近几年因相关专业性人才紧缺,使得本学位点毕业生就业率年年达到100%。
3.国内外影响
学位点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国家级学会成员 20 余人。学位点是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有 8 位导师在各专委会任委员,学位点成员中有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佳木斯市人工智能协会会长、副会长、佳木斯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等,学位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学术发展方面,由学位点承办的多项学术会议均取得圆满的成功,并且获得参与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有4人被聘为《必威官方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1人被聘为《计算机应用研究》编委。学位点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鼓励学位点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先后有近10名教师完成在欧美高校的学术访问交流;有1名教师攻读欧洲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多次邀请在本学科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著名高校的全职教授与学位点内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此外,学位点承担着培养外国留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重任,已培养6个国家20余名留学生。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位点先后推出了学位点教师培养规范、研究生竞赛交流方案、研究生实验室安全规范、学科团队发展规范等一系列以学位点特色为主的相关规范和相关制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2023这一建设年里,学位点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先后有8人外出攻读博士研究生,2人正在参与博士答辩;建设完成校级、省级学科团队各1个,省级创新团队各2个,新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个。同时利用学位点内导师日常活动中的学术讲座、学术培训,进一步加强各个导师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方面的关注度,从导师层次加强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
(三)培养条件建设
在培养条件建设方面,通过学位点经费的投入为各个导师的实验模拟、实地考察、实验测试以及云环境购买等提供了资金支持。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的横向项目、设备开发等技术性创新反哺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实验条件,综合发展综合建设,逐步完善培养条件建设。另一方面以学位点为主体,由学位点牵头整体提升校企培养质量,积极为在校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寻找顶岗实习机会,增强与国内重要厂商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学位点与企业共建创新、就业实习基地项目,通过与校企共建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在2023年与360、腾讯、字节跳动、启明星辰等公司签订就业实习协议,开展学生培养工作。并与佳木斯农高区开展合作,从事智能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学位点内全体老师与研究生的共同努力,在本建设年中,学位点科研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核心7篇;获批横纵向项目10余项,直接到账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新获批2个优秀创新团队,多次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五)招生与培养工作
在招生方面,2023年度继续保障招生规模,以二级学位点的状态再次招生19人,整体招生数量与去年持平。同时,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优异成果,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能够独立撰写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名硕士研究生能够撰写并发表被SCI检索的论文。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位点内参与学术活动信息、经费、水平等与其它同类高校相比较差;
(二)学位点实验条件有限,且因为学校位于边远地区拥有博士学位的导师相对较少;
(三)学位点制度尚需规范,需要按照学科发展进一步完善学位点内规章制度。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发展目标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下一年度学位点建设:
1.提升学术水平,增强科研影响力
积极挖掘现有学术资源,提升学位点内导师、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及行业影响力。预期在一个建设年度内学位点导师多人获聘行业兼职专家,学、协会兼职理事,专业期刊编委或者审稿人等;预期培养出能够撰写并发表SCI检索论文、核心论文的硕士研究生若干名,并逐步让学生的成果落地,产生效益。
2.改善实验条件,提升师资质量
努力提升实验环境,拓宽师资培养与招聘渠道。预期在新的建设年度内,拓展研究生实验环境,在校内增大实验面积,购置更新一批实验设备,在校外发展实验、就业基地,提升研究生整体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师资质量,预期新增部分辅助导师,将外出攻读博士研究生且已经毕业的教师引入到学位点导师队伍。
3.规范学位点管理,完善制度规定
修订现有各种学位点内部文件,规范管理制度。预期修订学术、科研、实验、师资等学位点内各个方面的管理文件,按照当前发展状况,对现有文件中与学位点管理、学位点发展有碍的管理章程,组织专家进一步校订、完善学位点规章制度。
(二)保障措施
当前学生已完成撰写论文的相关理论与实验积累,正在积极完成实验测试;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已经返回学校进行毕业答辩,预期本学期就能返回,将在导师补选中优先引入;学校的实验中心已经建设完毕,正在与学院积极协调硕士研究生实验室与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