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科与研究生

研究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研究生 >> 研究生工作  >> 正文

必威官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发布日期:2025-03-11    作者:     来源:     

必威官方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始建于 1993 年,2006 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必威官方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学位授权点现有自主智能与信息处理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个省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农业机器人等2个市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有省一流课程2项、省研究生课程思政3项、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4个等一批教学科研团队;拥有1个省D类、2个省E类高层次人才、1个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个省新世纪优秀人才、1个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个“三江”英才等教学科研骨干。

(一)研究方向与培养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面向网络计算和信息安全领域,主要从事入侵检测、隐私保护、密码学、区块链安全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领域理论研究,并基于地域特色开展应用探索。该方向在免疫入侵检测动态自适应、寒地冬季环境位置隐私保护、群智感知隐私保护和区块链隐私保护等特定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获批国家、省、厅局级项目27项。已建成入侵检测、NS3网络测试、Hyperledger等一系列测试仿真平台。

2.人工智能

面向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图像处理领域,主要从事医用图像、遥感图像、无人机目标识别等方向的应用研究。该方向在自适应多尺度核稀疏微分同胚点匹配、功能磁共振图像动态局部指标预判等图像处理方向取得医工结合以及无人机目标识别等特色科研成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62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获批国家、省级项目24项。已建成医学图像处理、无人机目标识别、遥感图像分析等一系列测试仿真平台。

3.计算机应用技术

面向计算机控制与物联网领域,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工业物联网等理论与产品研究。该方向依托地域特点,在无人驾驶、多速率随机远程预测控制以及超临界高速旋转转子稳定控制软件和理论等方面形成我国东北最具区域特色的科研成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获批国家、省、厅局级项目32项。已建成多速率随机系统的远程预测控制、冰雪道路流体热融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等一系列测试仿真平台。

(二)师资队伍

学位点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同时,同样注意学位点导师的培养和导师队伍的建设。学位授权点现有教师3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共31名教师77.42%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占比70.97%,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7人占比54.84%90%以上具有不同外校学缘,7人具有境外科研学习经历占比22.58%

(三)培养条件

学位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一方面,在授课体系中牢牢的将思政理论课程作为学位基础课,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祖国、敬业奉献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立足于我校课程思政示范校的优势,通过导师将课程思政引入到专业授课过程中来,在保障专业领域知识指导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示范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扎根边陲、服务龙江的长远目标,完善培养热爱祖国、思政引导、服务龙江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为黑龙江东部地区培养专业人才的建设目标。2024年获批省课程思政课程项目1项,案例项目1项。同时,利用我校多学科、综合性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充分挖掘地域及现有资源优势,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地方性、综合性、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优势与特色

学位点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地区的中心,是中国连接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交通枢纽。肩负着为东北亚地区培养本国计算机信息领域高级人才、熟悉地域特点的计算机人才以及培养邻国相应留学人才的重任。同时,学位点紧跟东北振兴发展的潮流,积极投入到区域信息建设的相关领域中去。学位点建设围绕数字龙江的战略构想,现已在免疫入侵检测动态自适应机制、冰雪道路流体热熔系统模型、多速率随机系统远程预测控制、机器学习的智能工业、医疗机器人、寒地冬季环境位置隐私保护、移动互联网隐私保护、群智感知等方面的特色研究中已获批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并超额完成部分项目的预期研究目标。当前,已有智能医疗机器人、物联网农业监管等一系列衍生成果完成落地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

2024年合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环大学科技生态圈项目4项,省属本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1项,省科技厅外国专家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项,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8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266.8万元。自主智能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荣获省科技厅组织的2024年省科技创新基地奖励。

2.招生与就业

学位点已连续招收19届硕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其中70%的研究生在毕业后留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并已成为行业内科研或技术骨干,为黑龙江省东部地方数字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献策献力。近些年随着“4567”现代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每年一志愿和调剂考生数量逐年增多,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取得更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近几年因相关专业性人才紧缺,使得本学位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年年达到100%

3.国内外影响

学位点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国家级学会成员 20 余人。学位点是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有 8 位导师在各专委会任委员,学位点成员中有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佳木斯市人工智能协会会长、副会长、佳木斯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等,学位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学术发展方面,由学位点承办的多项学术会议均取得圆满的成功,并且获得参与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有4人被聘为《必威官方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1人被聘为《计算机应用研究》编委,1人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探索》青年编委。学位点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鼓励学位点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先后有近10名教师完成在欧美高校的学术访问交流;有1名教师攻读欧洲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多次邀请在本学科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著名高校的全职教授与学位点内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此外,学位点承担着培养外国留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重任,已培养6个国家20余名留学生。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位点先后推出了学位点教师培养规范、研究生竞赛交流方案、研究生实验室安全规范、学科团队发展规范等一系列以学位点特色为主的相关规范和相关制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

2024这一建设年里,学位点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先后有5人外出攻读博士研究生,3人正在参与博士答辩;继续建设省级学科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各2个,新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个。同时利用学位点内导师日常活动中的学术讲座、学术培训,进一步加强各个导师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方面的关注度,从导师层次加强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

(三)培养条件建设

在培养条件建设方面,通过学位点经费的投入为各个导师的实验模拟、实地考察、实验测试以及云环境购买等提供了资金支持。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的横向项目、设备开发等技术性创新反哺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实验条件,综合发展综合建设,逐步完善培养条件建设。另一方面以学位点为主体,由学位点牵头整体提升校企培养质量,积极为在校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寻找顶岗实习机会,增强与国内重要厂商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学位点与企业共建创新、就业实习基地项目,通过与校企共建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在2023年与360、腾讯、字节跳动、启明星辰等公司签订就业实习协议,开展学生培养工作。并与佳木斯农高区开展合作,从事智能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学位点内全体老师与研究生的共同努力,在本建设年中,学位点科研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2篇,核心6篇,发明专利7项;获批横纵向项目7项,直接到账科研经费266.8万元,新获批1项省级外国专家项目,与乌克兰通信院士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同时通过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五)招生与培养工作

在招生方面,2024年度招生11人,整体招生数量与去年持平。毕业研究生13人,有3人赴名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人赴欧洲攻读博士学位,一次性就业率持续保持100%。因毕业标准调整,所有24级研究生均要求至少发表一篇核心论文,现其它各级研究生已基本覆盖核心论文,且近40%的研究生能够撰写并发表被SCI检索的论文。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参加国际会议覆盖面不够广,会议层次有待提高,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不足;

2.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辐射面较小,参与数量有待提升;

3.管理服务工作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监控管理,很难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发展目标

学位授权点将构建具有国际视野、面向未来、注重实践的教育体系,为学术界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的计算机人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引才力度,着力推进“人才兴点”战略,引培并举,发挥人才队伍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以省内辐射全国,逐渐扩大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范围,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二)保障措施

1)加大引才力度:依据《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和《必威官方“人才强校战略三年(20252027)行动”20条》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研究水平,培养高素质学术团队。

2)针对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政府、企事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等,加强学术合作交流,提升社会声誉,促进发展。将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写入培养方案,督促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3)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四级管理体系作用,加强硕士生导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对学生的持续关注,在二级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构建研究生心理干预室,增设专职心理疏导教师,有效干预学生心理波动。



Baidu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