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行走的党课 | 国庆前夕,老同志把最真的情感献给祖国

发布日期:2025-09-29    作者:     来源:     点击:

“这个日伪时期建设的抽水站沾满了中国劳工的血泪”“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的诞生地,如今正焕发勃勃生机”“工程竣工后,将极大提升灌区的水稻产量”……田禄村抽水站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三江水利枢纽工程渠首施工现场、中国第一集体农庄村史馆、星火稻香景区,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域,串联起日伪统治的惨痛记忆及半个多世纪时代发展的印迹。

国庆前夕,由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组织部分老同志参加的“行走的党课”在星火朝鲜族乡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文军参加活动。

在田禄村抽水站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老同志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田禄村抽水站旧址和罪证馆陈。一个个罪证实物、一幅幅历史图片,无声讲述了从日军占领桦川、武装移民,到奴役劳工修建抽水站以及获得新生的历程。当讲解员说道:“我们的脚下就埋葬着劳工的累累白骨,这是铁一样的罪证”时,老同志再次切身感受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而在旧址的旁侧,三江水利枢纽工程渠首正在紧张地施工。轰鸣的挖掘机声、宽阔笔直的沟渠,一个利千秋万代的工程正在这块黑土地勾勒。同样是兴修水利工程,不一样的是换了人间。“让工程覆盖区域的水稻种植告别地下水,都能用上江水灌溉,全面提升三江平原水稻产量。”随着讲解员的介绍,老同志们纷纷为这一重大工程点头称赞。

“1948年初春,在党的召唤下,朝鲜族农民金白山和李在根带领有种植水稻经验的农民,从吉林省来到这里开荒种稻。1951年2月,在这片沼泽地上建起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并于次年正式被命名为星火……” 在中国第一集体农庄村史馆,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老同志们似乎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国第一集体农庄,到中国首个拖拉机站,再到百万亩绿色稻米长廊起始地,建设稻香旅游景区,星火乡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通过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成功路子。老同志们一边看、一边体会,并不时地拍照记录。

走出村史馆,稻香旅游景区街路上,布满了民俗、非遗等体验项目,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打卡游玩。老同志们实地感受农文旅结合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活力、带来的新变化,以及浓郁的朝鲜族风情,特别是看到该村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诸多荣誉时,纷纷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感慨。兴到浓处,老同志们还自发表演歌舞节目,一旁的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参加到表演队伍中。歌曲《黄河大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诗朗诵《我的祖国》《星火稻香》……老同志们用最真的情感,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赞美深情演绎。

活动最后,89岁高龄的退休干部唐传勋为老同志们上了一堂微党课,以自己亲身经历,从抗战的艰苦岁月,到抗美援朝,再到挖掘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感悟时代之变,入情入理,娓娓道来。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日军在田禄村抽水站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同时参观了在建水利工程和星火乡稻香景区,看到少数民族兄弟们生活得这么好,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作为老同志,要把日本侵华的罪行和这些发展变化讲给年轻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感恩奋进。”活动结束后,退休干部孙绍昌说。

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人表示,这既是一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特殊的党课,也是一次落实老同志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更是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行。通过这堂“行走的党课”,进一步增进了老同志们对国家发展大势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凝聚银发力量。

时已正午,阳光正烈,巨大的国庆花篮装饰一新,一面面国旗迎风招展!


     (离退休工作处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

上一条:主题党日 | 铭史承志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警钟长鸣 下一条:重温抗联路 赓续爱国情——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师生党员参观东北抗联雕塑馆

关闭

Baidu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