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必威官方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他们用三十年的光阴在各自领域深耕不辍,将知识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田;他们以初心为笔、以讲台为纸,书写了一曲“卅载耕耘 · 初心如磐”的育人华章。
从青丝到白发,做口腔病理的“铺路石”
口腔医学院 南晓利
有人问我:“三十年守着一间教研室、一方讲台,会不会觉得枯燥?”我总会笑着拿出抽屉里的 “宝贝”—— 那本泛黄的教案是我刚工作时手写的,上面还留着学生们当年提的问题;那几片“经典病理切片”边缘已经有些磨损,却见证了上百个学生的成长。这些 “实物史料” 背后,藏着我对教育最朴素的理解:“教育不是追求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把每一个知识点讲透、把每一次答疑做细、把每一份对学生的期待落到实处。”卅载耕耘,岁月在切片上留下了痕迹,却从未改变我对教育的初心。
回首来时路,我愿继续做口腔组织病理学领域的“铺路石”,在显微镜的微光与讲台的星光中,陪伴更多学子追逐口腔医学梦想,直到青丝变成白发、直到初心永固如磐。
良药须良心——药学教育中的生命敬畏
药学院 孙长海
三十年前,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和对药物分析专业的热爱走上讲台。彼时我便深知,教师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职责,更是塑造灵魂、培育栋梁的重任。三十年来,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更关注他们人格的完善与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我常对学生说:“做药先做人,良药须良心。”药物分析关乎人类健康与用药安全,学生未来将是药品质量的“守门人”。这份沉甸甸的使命,让我三十年来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力求在专业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引领上为学生树立标杆。
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亲历了专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实验条件从简陋到先进的巨大变迁。我深知,传统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故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将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等新模式引入课堂,使药物分析课程更加贴近产业实际和创新前沿。同时,作为老教师,我竭尽所能指导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共建教学团队,希望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很荣幸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未来,我仍将心系讲台,关注专业发展,期待必威官方药物分析专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机械图纸中寻找教育坐标
机械工程学院 潘锲
初登讲台时,面对的是一群对机械充满好奇却基础薄弱的学生,是他们让我明白机械设计教育绝非冰冷的参数计算,而是要在精密的几何线条中注入人文温度;教育的初心是让每个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械韵律。三十年间,我始终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每届新生入学时重绘《机械制图》第一章;二是每年毕业季收藏学生的设计手稿。
当智能教学系统取代传统教具,我依然坚持在黑板上推导公式。因为有些教育的温度,只有粉笔与黑板的触碰才能传递。在这个智能制造颠覆传统的时代,我愿继续做一颗倔强的齿轮,用初心咬合时代、以使命驱动未来,让每个机械灵魂都能在教育的传动系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转速。
三十载躬耕自动化,为betway备用网站育专业根基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田思庆
三十年的从教之路,有欢笑、有汗水、有拼搏、更有收获。在大学和学院的领导下,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奋斗,自动化专业获黑龙江省级一流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获黑龙江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和黑龙江省级课程思政课程,课程《现代控制理论》获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获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教材和黑龙江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我感恩必威官方这片肥沃的土壤,让我能够绽放自己的光彩;感恩每一位领导和同事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们共同为教育事业奋斗;感恩每一个奋斗的日子,让我的人生如此充实而有意义。
从13人到700人,用陪伴见证成长的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 李广军
这三十年,见证了我从一个年轻的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的过程,见证了学院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年轻人的进步,也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我都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目标。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规律和技巧的总结与传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在思考和总结中学会成长。
三十年的教育路上,我从未停止努力,从未放弃对教育的热爱。虽然也曾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有过放弃的想法,但考虑到学院和领导的信任与关爱,也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就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特别是在学院初创的2002年,只有13名老师和48名学生,现在是50余名老师、700余名学生。三十年来,我与学院同发展、共呼吸。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教育、用爱去耕耘,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就能快乐成长、我们的学校就会越来越好。教育是一条奉献之路,老师是一个“良心活儿”。我将继续努力前行,相信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坚守职责、热爱教育、乐于奉献,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我们的社会必将和谐、进步。
卅载讲台路,一生教育情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于善波
三十年来,我始终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经济学》的课堂上,我不再满足于公式推导,而是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案例,让抽象理论与市场实践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毕业论文指导中,我耐心陪伴学生从选题困惑到逻辑梳理,见证他们在学术探索中实现自我突破;在课后的师生交流中,我更愿做学生思想与心灵的“引路人”,以朋友般的真诚倾听心声,用自己过往的人生阅历给予温暖慰藉,让他们明白“成长路上的挫折,都是未来前行的铠甲”。每当收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消息,告知他们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职场创新或是在行业领域崭露头角时,那份职业幸福感便如春日暖阳,驱散所有伏案备课的疲惫,也让我读懂了“师者”二字的重量。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更是一份永不褪色的责任。我在用心用情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被他们的青春活力所感染。如今虽青丝已染霜华,但每当走上讲台,看到台下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依旧会心生澎湃。从教三十年,是坚守的三十年、是奉献的三十年,更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三十年。
卅载耕耘,初心如磐。如今,站在三十年的节点回望,我依然清晰记得初为人师时的誓言:“以匠心守初心,以热爱育桃李。”未来,我仍愿做教育路上的“赶路人”,以赤子之心在教育沃土上继续耕耘,在教育的星空中点亮更多璀璨的星辰,静待更多桃李绽放芬芳。
做好学生的陪练,更要做好拼搏协作的同行者
体育学院 柏林
“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更要教会他们热爱运动、敬畏生命”是我始终坚守的教学初心。三十年来,我从运动技战术配合的实战演练的传授,再到体育精神的渗透,始终以精准化、个性化为教学准则,制定“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通过实践比赛,让学生在对抗中理解团队协作的真正含义;同时,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让他们深刻理解体育教会人的不只是输赢,还有坚持与进取。
30年光阴,从青丝到白发,不变的是对体育教育的热忱。课堂上学生们的笑声、赛场上的呐喊声,早已成为我生命中最动听的旋律。如今,看着自己指导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纷纷走上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的岗位,将所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忽然明白了体育教育的意义。
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与赛场,我便会继续做学生们的“陪练员”“引路人”,用坚守与热爱,在体育教育的沃土上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在运动中挥洒汗水的身影,都在书写着“更强、更优”的人生,而能见证这一切,便是一名体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水墨丹青里的文化根脉——以美育人的精神引渡
美术学院 王晓丹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工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我更注重引导学生修身立德,《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课程便是涵养心性的重要途径。我们谈中庸的和谐、论气韵的生动、品意境的高远,在这些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品格与情操。我始终相信,一名优秀的艺术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我乐于见到学生们不仅成为技艺娴熟的画者,更能成为有文化担当、有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这份育人的责任重于泰山。
值此从教三十年之际,我想对年轻的同仁和同学们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艺术是一次永恒的探索。愿你们能珍惜时光、深耕专业,更要多读书、勤思考,涵养包容而坚韧的内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应改变,对文化传承的使命不应懈怠。希望你们能手持传统的薪火点亮创新的灯盏,用你们的才华与激情绘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既有中国气派、又具个人风采的壮丽画卷。”
三十年,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一瞬;于个人而言,却是一生最宝贵的时光。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它让我在三尺讲台上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感恩必威官方这片沃土,感恩美术学院这个大家庭,感恩每一位与我相遇的学生。未来,我仍将在这条丹青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直至画满人生的卷轴。
逻辑牵引式教学法——医学课堂上的教学创新
基础医学院 闫冬梅
1995年盛夏,我怀着对医学教育的赤诚之心,从佳木斯医学院毕业并扎根母校,开启了医教研融合的事业征程。初执教鞭时,我以学徒的姿态追随前辈,与学生年龄相仿的青春特质,成了课堂教学天然的亲和力。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潜心锤炼基本功,用热忱填补经验空缺、以真情叩启学生心扉。那一沓沓手写教案、一盏盏深夜明灯,铸就了专业根基的“铜墙铁壁”。成长为骨干教师后,我以“工匠”精神雕琢育人本领,独创的逻辑牵引式教学法打破语言桎梏,让医学免疫学在中外学子间架起融会贯通的桥梁。从“科研青椒”蜕变为独立导师,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破解生命密码。
三十年春华秋实,青丝渐染霜华;初心始终如炬,热忱依旧滚烫。而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我更愿做新时代的“摆渡人”。将三十年积淀凝练成思想火炬,用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科研灵感,以家国情怀浇铸医学人才的使命担当。
从DOS指令到虚拟仿真的岁月记忆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淑芝
站在实验室窗前,望着窗外人来人往的师生,三十年前初来校园的场景恍如昨日。1995年,我带着五年企业会计实务的余温转入高校,未曾想会在会计实验教学这片园地耕耘三十载。这方天地见证了我从青丝到白发的蜕变,那些被岁月浸润的沟壑里,藏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走向社会奔赴理想岗位的画面。
三十年前,我拿着木制算盘第一次走向实验讲台,金秋十月窗外飘落泛黄的树叶,那时不会想到这小小的实验讲台成为见证会计教育巨变的微缩舞台。从珠算的清脆声响到键盘的滴答节奏、从账簿的墨香到数据流的无形穿梭,三十年时光在这里凝结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实验台前泛黄的教案,记录的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演进,更是一代会计教育者的精神传承。
还记得1997年春天,实验室搬进10台旧的286电脑,实验老师们围着10台286电脑高兴不已、啧啧称奇。那时带着学生在DOS系统下输入指令进行操作,屏幕上闪烁的绿色字符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大家的心田。世纪之交的计算机浪潮席卷而来,如今的实验室已变成虚实交织的智慧空间,传统的手工账本被电子账册系统取代,投影仪取代了黑板粉笔,虚拟仿真系统让企业全貌在屏幕上徐徐展开。在智能财务系统席卷而来的今天,实验台上继续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我便是这场对话的见证者。
这些教育工作者以各不相同的专业轨迹书写了同一份初心如磐的教育答卷,注解了师者最生动的内涵。他们以日复一日的躬耕,诠释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真谛,用矢志不渝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时代交响。
(教师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
上一条:以伟大抗战精神引领思政教育新实践——我校依托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开展主题式“大思政课” 下一条:西湖大学许田教授团队到我校考察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