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校文科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助力青年教师在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10月13日,我校人文学院开展了以“高校教学竞赛的‘道’与‘术’”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专家讲座。必威官方工会主席单猛、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董树理、院长谭杰、副书记王桂鹏、副院长宋冬冬出席活动,来自全校各文科学院的众多青年教师及部分学科教学硕士生齐聚一堂,共同学习。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徐晓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徐教授围绕教学竞赛的“道”与“术”,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讲解。
讲座伊始,徐晓杰教授强调了教学竞赛对于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学竞赛不仅是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更是促进教师交流、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掌握教学竞赛的“道”与“术”,对于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至关重要。
首先,徐晓杰教授指出,教学竞赛的“道”在于方向和格局,是教学的战略层面,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和深度。在备赛过程中,选择与设计教学时段是关键的第一步。在战略层面,要遵循四大原则。首先是覆盖之道,要彰显教师自身的专业性。选取课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与理论,确保专业根基扎实,同时敢于挑战难点,合理搭配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等不同课型,展示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驾驭能力;同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课程思政等多元目标,让评委看到教学目标的立体维度。
再者是序列之道,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性。10个课时的排列应遵循教学大纲,呈现出清晰的知识发展脉络,更要展现出学生能力从识记到理解、应用再到综合创新的上升曲线。相邻课时设计中,可通过“前有伏笔,后有呼应”的方式,展现设计的巧思。最后是特色之道,打造亮点。拥有2 - 3个打磨得最精彩、最具创新性的“代表作”课时,就像拥有了最有力的武器,让评委过目不忘;同时,合理选择能融入学科前沿、个人科研、社会热点的课时,展现新时代教师的独特视野与教学活力。

其次,“术”是教学竞赛的路径和方法,是教师在竞赛中展现精彩的关键。徐晓杰教授提出“术”之道,“术”的核心思想是要把一节课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来打造,有起承转合,有高潮有回味。徐教授从“结构之术”、“互动之术”、“评价之术”三方面展开,并分享了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工具使用、教学评价反馈等方式方法在教学竞赛当中的作用,为在场的青年教师们答疑解惑。
此外,徐晓杰教授强调,教学竞赛的最高境界是道术合一,青年教师在备赛过程中,要问自己三个问题:“道之问”,即这节课想传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术之问”,即用什么方法和技巧来实现它;“效之问”,即学生是否能接收到这个价值,并引发思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我校青年教师们踊跃发言,围绕教学竞赛中的教学设计创新、思政内容融入课程等核心问题与徐晓杰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徐教授结合自身参赛和评审经验,针对性地解答了教师们在备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并分享了往届优秀获奖案例。

讲座最后,谭杰院长进行总结发言,表达了对单主席和徐教授的感谢,并强调了青年教师在教学创新和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各位青年教师要将徐教授的教学竞赛经验融入备赛和日常教学中,同时充分利用单主席对文科青年教师的全心支持,期待青年教师通过青教赛获奖和教学质量提升来回报两位专家的支持。
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青年教师对教学竞赛内涵的理解,更帮助参赛教师有效掌握切实可行的备赛策略,增强了参赛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力争在教学竞赛中展现专业水准,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必威官方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和教学竞赛备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相信在未来的教学竞赛中,我校的青年教师们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撰稿人:杨金龙
校稿:刘晶瑜 邵韵霏 刘鑫莹
审核:董树理 王桂鹏 宋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