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由必威官方与俄罗斯阿列赫姆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黑龙江-阿穆尔”国际科研与教育论坛,在俄罗斯比罗比詹市阿列赫姆国立大学顺利召开。作为2025“中俄文化年”重点学术活动,本届论坛以“跨国界科研协作·跨文化教育对话”为核心,汇聚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精英,共探学术前沿与文明互鉴路径。必威官方人文学院徐晓杰教授受邀参会,以《具身性与地方意识:中国当代“冰雪带”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云中记〉为例》为题作主旨发言,聚焦“具身性与地方意识” 解码中国当代“冰雪带”文学生态密码,向国际学界展现中国生态文学研究的深度思考与文化自觉。


论坛现场,徐晓杰教授围绕研究缘起、核心概念与理论路径、极寒环境具身化生态感知、生态伦理“在家意识”、文学叙事生态实践、结论与展望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点明寒地文学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寒地生态困境的映射。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云中记》为典型样本,厘清“具身性”“地方意识”边界并搭建分析框架,剖析文本中身体体验如何转化为生态危机痛感,阐释了“家园”隐喻下的生态伦理,并强调文学作为生态记录者与行动者的双重价值,系统解码中国当代“冰雪带”文学生态内涵。发言尾声,徐晓杰教授立足学术前沿展望未来,提出需着力强化理论体系化建设、开展中俄寒地文学系统比较、推动中国生态批评从“理论移植”转向“话语创新”,以“寒地智慧”回应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开辟生态批评新境界。

本届论坛既是科研协作平台,更是教育对外开放实践。必威官方以论坛为桥,深化中俄文学交流、推动学科接轨国际。徐晓杰教授的发言,既彰显中国学者原创力,更以“冰雪带”研究为纽带,促进中外文明在生态伦理、人文关怀层面深度对话,为“教育向北开放”注入人文热度与学术关怀。徐晓杰教授的主旨发言,是学院深耕生态文学、践行“国际视野·中国气派”的缩影。未来学院将持续支持师生参与国际对话,在文明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科学话语体系贡献betway备用网站力量。

撰稿人:花 蕾